大挞螽

Tamdaopteron major   Gorochov
   

  87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特征记述 前胸背板前缘微凹,后缘宽圆形,中间近平,沟前区平滑,沟后区平,中横沟“V”形;前胸背板侧叶前缘直,腹缘向后下斜,后缘向前下斜,腹缘和后缘连接成直角。肩角明显。前复翅半透明,具规则的翅脉:Sc脉和R脉在基部分支,Rs脉从翅中部稍前分出,具分支,R脉在Rs脉后还具l斜的分支。前复翅远远超出后足腿节的端部,后翅长于前复翅。前足腿节腹面内缘具6-10刺,外缘无刺或具l刺,中足腿节腹面内缘无刺或具l刺,外缘具9或10刺,后足腿节腹面内缘具12刺,外缘具17刺。
雄性 第9腹节背板中部l/3内凹成1小的梯形,此梯形域的两侧缘向内凸出。第10腹节背板弧型下弯且渐向内收缩,基部水平部分中间具凹,中部l/3隆起,后部l/3具切口;基部l/3下折的部分及后部2/3部分形成2对称的鱼尾状突起,侧缘内凹;2侧叶端缘内凹,形成不对称的2刺,外刺长于内刺。下生殖板基部最宽,向端部渐变狭,基部l/3处具裂口,并向上反折,超过第10腹节背板,且端叶分开不再靠拢。端部向两外侧扩宽,形成1长尖刺。尾须从基部垂直向下,内缘为波曲形:基部最粗,强变狭,基半部圆锥形,端半部细圆柱形,端尖为l外弯的端钩,顶端为1刺。
雌性 腹部 第7腹节腹板大,强骨质化,基部具中凹,端部具l对侧叶。下生殖板较狭,具中纵叶,腹面具隆线。产卵器基部具l对侧圆叶,在侧圆叶后另具l对刺状突;产卵器纵长,不强上弯,腹缘和背缘端部分别具小和非常小的钝圆齿。
体色绿色。前复翅摩擦发音区背面具l红色的大斑块。尾须端部红色。 变异 l雄性前胸背板背面前缘后具l大的棕色斑。
雄性量度(mm) 体长:25.0;前胸背板长:7.0;前复翅长:48.0;前复翅最宽:15.5;后翅长:54.0;后足腿节长:28.0。

国内分布
标本信息

观察标本 2♂,广西龙州,弄岗,李发圣(ICAU);2♂,海南霸王岭国家自然保护区,2007.V.15,梁宏斌、丁亮、刘春香采(IZCAS);1♂,海南乐东尖峰岭,1000 m,2011.Ⅳ.11-22,毕文烜采。